用心血、汗水、智慧换来的成功
——记江苏省农机行业优秀企业家、徐州天晟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文龙
徐州天晟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于2008年注册成立。在袁文龙董事长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得到了迅猛的发展。仅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先后于2009年和2011年又出资成立了徐州龙华农业机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、徐州天瑞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、徐州天晟农业机械销售有限公司,并成立了徐州天晟集团。鲜为人知的是集团董事长是一个回归创业者,1998年,因防卫过当致人死亡,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,在狱中认罪服法,积极改造,刻苦学习文化和法律知识,并发表多篇有关经济发展的文章及心得,在各方面表现良好,被减刑4年,于2006年7月5日刑满回到日思夜想的家乡。在地方领导提供了有关政策和信息的帮助下,重新树立生活信心,于2008年1月,联合5名股东,投资300万元创办了徐州天晟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,但由于技术落后,产品销路不好,公司月月亏损,最终股东只剩一人,其他都撤资离开了。在最困难时,有关部门领导来了,政府给予公司减免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,并会同县司法局帮助分析亏损原因,找出产品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症结,鼓励加大产品的技术含量,以技术和信誉拓展市场,2009年徐州龙华农业机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,县委县政府还积极协调省市农机局,为龙华农业机械制造公司的抓草机、抓木机项目争取来了每台一万两千元的农机财政补贴,生产的抓草(木)机是江苏省唯一一家享受省财政补贴的农机产品。
因为董事长有着特殊的人生经历,作为过来人,深知刑释解教人员刚回归社会时的诸多苦难,也深知一个工作岗位对一名“三无人员”来说,是多么重要。因此,从创业之初,就主动向司法局汇报,愿意用自己的企业,为全县及周边地区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回归社会提供帮助,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工作上、生活上的困难。2009年,被县安帮办命名为睢宁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。在刑释解教人员中,有很多人并没有掌握相应的技术,对于这样的人,董事长总是亲身示范,手把手的教他们技术,以便使他们尽快的掌握工作技能,及早适应工作,也为他们日后的外出务工及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。工作之余,董事长还经常找到他们,跟他们做兄弟式的谈心,以便及时掌握他们心里上的波动起伏,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,尽早化解他们内心的疙瘩,另外在厂里专门安排一名人员做安置帮教办公室的工作,在每个车间均成立了帮教小组,及时和帮教对象联系沟通,发现问题,及时上报,及时做好工作。
作为集团的董事长不断的创新、改革,注重技术及新产品的研发。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,为了企业更大的发展,他还坚持继续学习,他要用最新的管理理念把企业做大做强。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“以人为本”,从最初创业,到企业扩建,他改革用人制度,坚持“对事不对人;能者上,庸者下;任人唯贤”的用人机制,全面推行多劳多得,工效挂钩的工薪制度,大大增加了员工的紧迫感,危机感和竞争意识。他定期召开员工议会,通过自学与培训的方式,营造一种学习沟通与交流的氛围,同时选派部分优秀员工到外地学习先进技术或到友邻单位学习考察,培养一批合格的生产技术人才。
在袁文龙董事长的带领下企业明天将更美好,力争用二到三年时间,使集团成为睢宁当地唯一一家本土上市企业。